|
國內整車開發
首先有三個問題:
1、你所知道的新車開發時間大概有多久;
2、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有沒有值得大家分享的經驗教訓;
3、開發的過程中項目管理的經驗與大家分享;
總的來說有如下看法:
A、我所知道的開發周期歐洲大概是3到4年(從概念到SOP)目前國內在28個月左右;搞項目管理最大的麻煩是協調各個部門比較困難,不過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,會在分配任務的時候好點。還有就是展現你的人格魅力來處理這些令人頭痛的事情;
B、國內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開發的新車,所謂的開發基本有兩種:
1、合資開發,把國外的成熟車型拿過來,適應性的改一下,國產化達到40%就敢稱開發啦。合資公司基本上都是這種。
2、花錢請國外的設計公司來做造型,自己基本上只作很少的一部分,當然擁有全部的知識產權,嚴格說來,只是具有產權,沒有知識,修改都要請老外來作,那些民營的公司很多都是這樣,當然還有一種,就是拿別的車型來模仿,雖然是模仿,但是誰一開始不是模仿呢,至少是做過了。
C、國內所謂的自主產業,基本上全是在模仿國內外比較時尚的車型,一般國內企業開發周期最快的可以是一年稍長一點時間,從確定樣車到修改造型(外飾和內飾)至少需1-2個月,拆解并建數字模型至少3-5個月,招標并試制零部件至少6-8個月,之后便是試制樣車到小批量下線了,一般是3-5個月;當然涉及到的改動較大時就要視具體情況了,這其中還不能有什么大方案上的反復,否則時間就更不能保證了,有的時候反復一個大的方案都會花上好幾個月時間。
D、技術而言,就目前,除動力,底盤還有點技術含量之外,國內外的落差不是很大 如果各位喜歡汽車壁紙的話,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國外的作坊相對國內要先進較多,雖然也是群雄并起的趨勢!
E、實際操作過程中,1.底盤動作應該不是太大,也就是考慮和鈑金、內外飾配合的定位關系吧,性能方面一般是照搬的;2.鈑金動作往往是看似簡單,但是需要的投入是最大的;3.內外飾看似事情最多的,其實就是從一開始就是跟蹤廠家的進度,技術含量相對不高,主要精力都在人際(內、外)方面了。相對單個零部件及總成而言,我們現在已經作的很不錯了。我們的樣車的開發往往最忽略的就是NVH了,這也是現在中國最弱的地方. 看后有感而發,條理不清,還請各位多多指教.
F、開發是要分等級的,國內好多只改內外飾,前后保險杠改改樣子的也有很多,這種開發很多環節可以省略,像總體布置,動力匹配,底盤調校之類的工作都不用做了,直接沿用參考車,得省多少力氣啊 現在開發不是講究平臺和底盤么,有幾個平臺和底盤是自己做的?再說汽車的一些核心部件如發動機,變速器等,有多少是國產的?后期的一些分析比如NVH之類的,有幾個公司自己做了?
H、過分追求縮短開發周期會帶來很多問題,尤其是我們還沒有充足的實驗數據的情況下!開發一個平臺需要十年也短不了那去.車身相對容易些.開發平臺對我國目前來說,還有難度,但也快了!按現在的速度要不了十年.就會有自己的平臺了.發動機可能還要晚些!
M根據中國的法規一般一輛新車型的量產大概需要11個月的時間這11個月包括新車型的試制到完成所有認證試驗及申報完成獲得公告 |
|